您可以输入30

债券

您所在的位置:
6月CPI涨幅回落
 

  1. 6月CPI涨幅回落 政策宽松预期升温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CPI同比上涨1.9%,较上月的2%略有下降。而上半年CPI整体涨幅为2.1%,远低于政府3%的控制目标。另外,6月PPI同比跌幅进一步收窄至2.6%。今年上半年PPI跌幅持续收窄,上半年整体跌幅为3.9%。

  点评:就今年上半年CPI走势而言,整体涨幅2.1%,运行平稳,最低点为1月份的1.8%,而最高点则为2.3%,2月份、3月份、4月份三个月均维持这一涨幅。其中,食品价格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CPI涨幅回落表明,目前通胀水平相对平稳,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腾挪空间,政策宽松力度有望边际增强。预计下半年CPI上涨压力会比上半年要小一些,全年CPI涨幅预计在2%左右。PPI方面,尽管同比跌幅收窄,但同期PPI环比则是由升转降。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工业品价格环比下滑。这也表明,去产能的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业内人士认为,PPI环比转跌,或与经济增速重新放缓有关;下半年政府需要在财政方面继续发力来刺激实体经济需求,但在此过程中需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目前海外美联储加息延后和国内通胀水平温和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我国不良贷款破2万亿 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加剧

  近日,银监会表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这个数据分别比年初新增2800多亿元,提高0.16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也呈同步增加之势。就目前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恶化速度确实在加快。

  点评: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意识依然不是很强,特别是许多地方性的金融机构,贷款和风险控制受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多,加上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资产的急剧扩张,致使其在目前经济的下行通道中集中爆发;二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过剩行业的去产能、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债务偿付能力下降,使得不良资产数额逐渐增加;三是早先的一些贷款流入了收益率比较低、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领域和行业,而在经济转型特别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这部分资产经过几年时间的酝酿,就转变成了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增加将对国内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银行的慎贷、惜贷以及抽贷现象将加重,这会使得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持续不断上升的不良贷款应加快进行处置。首先是因为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地方政府债务造成,这部分应由地方政府通过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出来;其次是对于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要通过债转股、投贷联动等方式来处置;最后是对于仍有一定现金流的不良贷款,可考虑采取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处置。

  3. 中国养老金即将入市 2万亿元资金蓄势待发

  中国地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约有2万亿元人民币(3,000亿美元)资金可用于投资,他们将把部分资金交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股票等证券的投资运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下半年将开始部署这些资金,预计年内养老金入市规模或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点评:中国政策制定者去年宣布了上述变化,以提升养老金体系的收益率。长期以来,中国的养老基金只能投资于存款和国债,因而回报率很低。中国养老金入市,将为中国股市起到一个提振作用。对于以散户投资者为主力、今年在全球表现垫底的中国股市而言,社保基金的入场甚至比其资金更重要。业内人士称,社保基金理事会拥有价值投资者的良好声誉,如果他们带头,那么信号效应会非常强劲,就好像沃伦·巴菲特说他在买入某只股票一样。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和讯网
【关闭窗口】